中房新闻> 今日要闻 >“大妈”打先锋中国人扫货全球不动产

“大妈”打先锋中国人扫货全球不动产

发布时间: 2015-01-08

2014年,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国内富人群体对海外从中国置业的热情达到近几年的最高点,以致全年超过300亿美元资金流入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国内楼市的整体低迷以及各国投资移民政策的放宽成为海外置业大热的两大诱因,并促使国人的投资目光从原本的单一住宅转向商办类项目。

 

步入2015年,海外置业持续走热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业内专家普遍指出,不少国家有望继续推出投资置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不差钱的中国大妈们或将继续上演全球疯狂“扫货”的戏码。

 

300亿美元涌入国际楼市

 

高力国际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2014年有超过300亿美元资金从中国流向全世界房地产市场,这相比2013年约160亿美元而言,几乎翻了一番。此外,统计数据显示,近七成海外购房者是一次性全款付清。

 

对此,戴德梁行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部主管伍惠敏表示,由于国内二、三线城市房价升值潜力不明朗,而海外国家房价相对较低,投资增值及租金回报率渐趋稳定,未来国人置业海外趋势及投资幅度将有增无减。除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内因外,世界上各大国家推行的多种投资移民优惠政策则成为刺激国内富人出海“扫货”的外因。

 

早报记者粗略统计,近两年来,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希腊在内的近十个国家纷纷调整购房移民的政策,为移民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近期,《福布斯生活》与外联出国共同发布的《全国投资移民热点》报告中就指出,随着欧洲各国为提振经济,纷纷推出更为优越的投资移民条件,成为移民市场的热门目标。而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希腊等国推出购房移民政策,由于可通过购房投资快速获得身份移民海外,速成欲移民人士的新选择;皆因其房产估值已接近底部,投资前景可控,加之提供非常优越的移民政策,在资金门槛、审批程序、居留时间限制等方面均有极大优势。

 

另外,子女教育、养老以及更好的生活环境的需求、海外优越的医疗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亦成为国人加速移民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写字楼渐替住宅成新宠

 

从需求端来看,海外置业的目的无外乎三种,即移民、子女留学和投资。就目前情况而言,投资性需求的比重不断提升,导致国内的海外置业者不再单单关注住宅类产品,更是将目光转向商办类产品。

 

高丽国际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早年亚洲投资者初涉海外楼市时,大多关注住宅楼宇的机遇,如今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商用楼宇也日益受到青睐。事实上,写字楼已成为亚洲对外投资者的新宠。据统计,此类物业的投资比重已占总投资资金的近60%。

 

高力国际亚洲区资本市场及投资服务董事总经理邓文杰就指出,自2000年以来,国内已经迎来了三次海外置业热潮,之前的两次分别在2000年和2008年,置业需求直指高素质资产,比如伦敦和悉尼的优质住宅,这是因为此类城市的楼市透明度极高,且具备很强的保值性。而时至今日,投资者把目光扩展至热门城市的边缘地带,且不惜承受更高风险以投资于重点城市次要地带的酒店等非传统物业领域,并关注改建和开发机遇等增值计划,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价格比传统核心地带更有吸引力,同时,产品组合至商办类产品能够更合理地平衡投资回报率和风险。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坦言,与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房价相对较低,也比较稳定,对中国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投资性需求的增加还得益于国内"以房养学"观点的盛行。”铁鱼置业(中国)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徐明告诉早报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选择的“以房养学”的投资理念亦渐趋火热,通过海外购置房产,利用房子的升值来补回留学所花费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

 

“疯狂”背后隐患堪忧

 

从济州岛的“扫楼”到英国的大肆抢房,大妈经济在持续“疯狂”的同时也滋生了海外置业的诸多乱象。

 

自2013年以来,中国大妈就开始了国外扫楼计划,疯狂程度令人称奇。同年6月份,绿地在济州岛开发的汉拿山小镇正式开盘,吸引了大量中国大妈组团抢房,在短短的一个月内,项目首期房源被预定一空。该项目负责人曾表示,在2013年年初就有一群中国大妈来项目施工现场看房,并在沙盘、样板间均无的情况下快速订购十余套房源。

 

2014年,中国大妈海外置业热情不减,伦敦、纽约、悉尼都成了她们攻城略地的战场。在北京秋季房展会上,海外置业的工作人员更是直呼,“中国大妈买起国外的房子来,简直就像在TESCO(乐购超市)买菜。”

 

万国置业工作人员告诉早报记者,海外置业大热的背景下,不具备合法性的中介公司喷涌而出,而中国大妈正是此类公司的重点目标客群。这些中介公司成本很低,在国外根本没有办公地,当出现纠纷时,消费者往往很难得到相应的法律支持和赔偿。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指出,在海外置业移民项目日益火爆的同时,一些其他行业的公司也来“凑热闹”,开设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移民咨询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投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海外的房地产公司,甚至是银行和传媒公司。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没有从事因私出入境中介活动的资质,属于擦边球,会增加海外置业的潜在风险。

 

徐明也表示,海外置业者往往对国外政策、市场的解读能力有限,因此,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决不能用国内过去投资成功的做法和观念照搬照抄在海外房地产投资上。另外,屈指可数的、走马观花式的出国考察住宅投资项目远不够投资者做出清晰的判断,毕竟国外的市场状态以及住房产品的背景是不同的,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来了解。因此选择一家专业的海外置业机构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东方早报。中房购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