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新闻> 热点透视 >专家:近5年居民部门负债上升幅度超50% 需关注风险

专家:近5年居民部门负债上升幅度超50% 需关注风险

发布时间: 2016-11-24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连续保持了6.7%的增速,同时,PPI摆脱了自2012年3月以来持续4年半的负增长,这说明我国经济正在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L型经济筑底正在逐步形成。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好转的迹象:其一,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去产能稳步推进,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在工业化继续深度推进的同时,我国已经成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其二,在第二产业中,产业结构正在向中高端演进。一方面,中上游原材料行业低增速,甚至是负增长,另一方面,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业等中高端制造业增速快于,甚至远远快于二产平均增速;其三,从需求结构看,外需对GDP贡献持续为负,资本形成的贡献已经下降到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同期最终消费的比重上升到了71%,我国已经成为依靠消费拉动的经济体。


  影响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首要因素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当我国已经成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之后,包括科教文卫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尚无重大进展,国企改革需要继续推进。从短期因素看,自去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中的FIRE产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尤其是房地产增速显著快于三产总体增速。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9%左右,远远高于三产7.6%和6.7%的GDP增速。随着四季度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FIRE产业将会受到抑制。这有助于控制我国的金融风险,但同时在四季度将会对GDP增速产生影响。如果其他产业没有显著提升,四季度GDP增速可能会低于前三个季度。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核心问题是去杠杆、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就去杠杆问题而言,首先是去国有企业的杠杆。因为国有企业的债务占到整个非金融企业的70%以上,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同时,国企的ROE不仅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而且,其下降速度也非常快。按照目前国企ROE的水平,即使实施债务置换,将银行贷款变成企业债券,也难以有效负担。


  对于企业部门的去杠杆,其一是从负债端入手,通过债转股、清理僵尸企业债务等手段,来减少负债;其二是从资产端入手,通过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引入新技术等手段,提高资产利润率。从资产端入手是去杠杆的关键,因为微观企业资产端的资产利润率提高了,在宏观上就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从而也从供给侧解决了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问题。总之,负债端的去杠杆必须和提高资产端的资产利润率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其一,优化负债的企业和行业结构,增加ROE高的企业和行业负债,减少那些无望改善资产端效率的企业和行业负债;其二,通过债转股,改善企业的股东结构和治理结构,最终提高资产端的效率。


  去杠杆的第二个重点是防止居民部门继续、过快加杠杆。居民部门加杠杆可能比企业部门加杠杆更加危险。从其他多家的教训看,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因为居民部门加杠杆和房地产市场异常**,如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的欧债危机。在这些危机前,居民部门的负债增速都显著加快,而且,居民部门负债占包括政府、企业、居民部门在内的整个非金融部门负债的比重也显著上升。


  从我国的情况看,表面上居民部门负债问题不突出。例如,以2015年杠杆率来看,我国总杠杆率与美国一样,都是233%。我国居民、企业、政府的杠杆率分别是40%、162%和31%;美国居民、企业、政府的杠杆率分别是77%、67%和89%。似乎我国杠杆率的突出问题是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居民部门杠杆率较低。但是,这个测算是以居民部门负债与GDP之比来统计的,如果以居民部门负债与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来算的话,居民部门的实际杠杆率要乘以1.7,因为在我国的GDP中,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只占到60%多一点。此外,我国居民部门负债上升的速度也非常快,在2011年到2016年的五年时间里,居民部门负债上升的幅度超过了50%以上。可以与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的欧债危机做一个对比,在这几次危机爆发前五年,各国居民部门负债上升的幅度分别为:日本44%、美国39%、希腊51%、西班牙37%、意大利30%。


  总之,在L型筑底逐步形成、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的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既要从负债端和资产端解决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又要防止居民部门负债过快上升。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第一财经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